本书是贝尔纳尔·斯蒂格勒 2016 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的短期研究生课“在人类纪时代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自然辩证法》”的 8 篇讲义汇编。

在书中,斯蒂格勒致力于借助现象学、后现象学、人类学、热力学、生物学等提供的问题域和思想资源,从技术哲学角度重新激活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西蒙栋等思想家的理论生长点,重新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以剖析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世时代中人的历史性生存所遭遇的问题,特别是以数字第三持存为载体的自动化社会中以无产阶级化、系统性愚昧为表征的生存困境,并探索一种通过依托现代技术的药理学双面性来逃离人类世、走向负人类世的替代性方案和可能。

[16.3.21《导论:自动化社会的诸多问题(Introductions to the Questions of the Automatic Society),页 25~37,](https://stiegler.notion.site/16-3-21-Introductions-to-the-Questions-of-the-Automatic-Society-25-37-ce33f92a62bd4a1b9e693eed7a3a6121)

10~11

生物作为有机体的进化,是一种器官形成,而人始于两三百万年前的“人化”过程则是一种器官外化的过程。体外器官就是人造器官、非有机器官、技术。然而,需将诸如语言也视为社会的体外化、客观化的技术性产物。

这便是我们试图提出的一般器官学(general organology)和药学(pharmacology)。

斯蒂格勒《南京课程》14~15

生命是一种逆熵,是对无机物的有机化。然而,“人类世”却陷入生物圈内熵率的巨大且迅速的增长,是海德格尔所说的“集置”(Gestell)具体化了的时代。本次研讨课的目标是以逆熵、逆人类世的角度重思政治经济学,提出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斯蒂格勒《南京课程》16

今天的社会系统由数字化的超级控制技术、即算法治理术所取代。在人类世陷入极快的系统性熵增时,其中还发展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超人类主义。它不仅是意识形态,还是市场营销,并组织了自己的奇点大学,目的是想使市场成为外化的唯一场所。

克服人类世及其熵增,就必须反对之,并发展和实现逆熵经济。

斯蒂格勒《南京课程》19~21

🐴恩是思考体外化的第一代思想家。体外化,作为器官形成的一种延续,作为一种生命及其逆熵的延续,不是器官的(organic),而是器官组织学的(organologic)。

体外化的人造器官既会带来逆熵,也会带来熵增。这一双重性就是苏格拉底谈到的药(pharmaka)之药性。

今天的体外化器官已发展至普遍的自动化。如何从药之双重性来重新诠释马克思的思想?我们会带着这一语境进入对马克思《大纲》探讨。

斯蒂格勒《南京课程》23~24

「一般器官学」是三重器官学,包括 3 层:心理的、人造的和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