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人类世”一词,来描述人类活动开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地质时代。人类世大致始于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人类活动开始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
人类世是融合了环境史、地质史、生态批评等知识领域的较新的理论框架。
新生代里的“纪”后缀是 -gene,“世”后缀是 -cene。
人类世的无知化到达了彻底离散化思考能力的阶段,知识被清除和自动化。
人类世的地球这个准孤立系统在物理层面(能量的耗散)、生物层面(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社会心理层面(文化和社会多样性的破坏)的熵绝对地剧增,被斯蒂格勒视为“熵世”,而且在 21 世纪危害到其自身的可能性条件,抵达了其生命界限,“无法生活、资不抵债、不可持续”,是“一个行星尺度上操作的大规模且高速的毁灭过程”。人类锁闭自身,缺乏对未来的关怀(care / panser),将没有未来。
人类世中人的任务,是“走出人类世”。
人类世:恩倍多克勒式爱-恨两极的世界
(将整个人类看作地质行动者,不合适。(恰克帕蒂,160)这类似斯洛特戴克说,左派老说工人被剥削,可大部分工业生产明明是内燃机等机器完成的啊!这么说来,资本世的说法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