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由布朗肖、列维纳斯开启,以德里达、李约塔在斯特拉斯堡的多次研讨会为中介,在拉库-拉巴尔特、南希那里深入展开。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解构都既不是分析,也不是批评”。
“解构不可否认地遵从一种分析性的实践,也就是说,它既是分析也是批评”。
“解构总先己埋于作品内”。
(它像颗不定时炸弹,在每个文本里延期发作。踪迹总先在场,总指向比我们认为的源头更远的地方。老年痴呆症入侵、帕金森综合症出柜,癌细胞超速,都是身体自我解构,第一次遭遇,应该像脚下发现巨大黄金储藏)
南希接续了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和德里达对话式的写作构成了解构思想的核心文献,还深度整合了哲学理性、基督教两个传统与 4 个方面:解构的力量在于打破同一性逻辑,“不只一个”(Plus d’un),总会“余出”另一个的开口、通道,打开相遇的机会,
如同德里达写给南希的最伟大的后期著作《触感,让-吕克·南希》(Le toucher, Jean-Luc Nancy)的最后一句:
Un salut sans salvation, un salut juste à venir.
更果断地解构、亵渎形而上学。
解构:海德格尔 v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