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来到的这场战役,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巅峰之战。

这场大战,参战的账面人数达到接近百万,再算上后续秦国河东所有适龄男子投入长平战场,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没有之一。

这一战,彻底加速了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的步伐,秦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块大石头被搬开,东方六国的最后一根大梁被凿塌,北方最后的一个强国赵国被打残,再也没有缓过来。

这一战,也是当时的“世界公敌”白起的封神之战。

虽然当时并没有纸,但战败方的赵括却被永远的冠上了“纸上谈兵”的臭名声,可见后世多少次的提起这场战役,多少次的演绎这场战役,连跨年代的纸都进成语了。

此战名声之大,几乎成为了战国时代的形象代言。

大家可能对此战的印象是:猪对手赵括纸上谈兵,神对手白起诱敌深入,可怜的四十万赵军被坑杀。

这都是高光时刻。

实际上,此一战,前因后果非常错综复杂,来龙去脉前前后后机缘巧合一共涵盖了十几年。

这一切要从一个小地方说起,这个小地方,叫做陶邑。

还记得前面我们讲过乐毅的五国伐齐吗?

在打败齐军主力后,原来被齐国吞并的宋国土地本应该是魏国占领,但秦国却拿到了宋国最富庶的陶邑。

魏右边的那块白色区域就是陶邑,感恩作者布哈林。

这块远离秦国本土的经济特区后来成为了当时秦国的大权在握者,国舅魏冉的封邑。

这个小地方也因此,后来一度影响了秦国的战略方向。

先来介绍一下陶邑。

陶邑,今天的山东菏泽定陶区,现在名声不大,但在战国时代,陶邑却知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