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西埃的核心概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gycUqZ2CM

这个术语既指确立集体边界的分享条件(这里的 partager 指分享),也指对上述秩序的干扰或者异议(这里的 partager 指隔离)。它需要重构意义感知的条件,这样,感知和意义之间的主要结构才会被社会中那些不但要求存在、并且要求被感知的元素、群体或个人所打乱。因此,可感物的配享是条脆弱的分界线,为政治共同体及其异见设下了感知条件。

雅克·朗西埃访谈:自我解放:将生活当一首诗来写

可感物的再分配是不断重新打破各种感性之间,也就是可见的、可说的和可思的东西之间的现有关系之集合,反对共识的主导,不断重新解释什么正常、什么不正常。反对用习惯的因果解释看当代。

英译者加布里埃尔•洛克希尔(Gabriel Rockhill),附录 1(Appendix I),《美学的政治:可感物的配享》(The Politics of Aesthetic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页 89

尚⁃菲利普•德兰**蒂(Jean-Philippe Deranty,澳大利亚悉尼麦奎尔大学哲学专业高级讲师)《朗西埃:关键概念》(Jacques Rancière: Key Concepts,Acumen Publishing,2010),页 95

《朗西埃中国演讲集》前言

《理想国》对城邦的描述一开始就解释:工匠不能在别的地方,只能在他们待的地方,因为“工作等不了”,因为他们不占有时间。所以他们不得不将全部时间贡献到特殊技能上,所以上天给他们这种资质专供他们的工作之用,而不是去做其他事。这个在一个地点、一种时间性的形式与一种资质之间,在一种存在与一种职业之间的经验上或象征上的关系,就是可感物的配享。

政治共同体问题,在成为法律和统治事务前,是可感物的配享问题,事关分配给群体、个人的那些资质,而资质是根据他们在社会中占有的地位和他们的活动所需的时间来分配的。

《对可感物的配享》(?)译注

可感知之物、感性把握的世界,都受各種條件的劃分,分配到各人就有所不同,而不同劃分決定了共享的內容。这个概念更新了對政治的理解,重構了审美的政治的意涵:审美不是藝術理論,而是關乎政治場所中哪些可以被談論、經驗?哪些人能看、有資质說?而藝術實踐從來都牽涉劃分和再劃分感性世界

《中国姑娘的红》

“政治和艺术编排出新的文字和行动,让人用身体的行动来演出文字、讲出文字,重新给出什么可说、可见。”

(我讲审美、政治或感知分配时,不关心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