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90 年代初,**面对电影等新兴媒介,“艺术”涵盖的范围、研究范式逐渐衰落,**人文学科出现了以“图像”为研究对象的“图像转向”,有机联结未来、过去。
艺术理论经由德国“图像科学”、W.T.J.米歇尔的图像学、英美视觉研究,强调了图像研究的意识。
哲学界从德勒兹的《电影》开始,继以朗西埃、古德曼、沃尔海姆等。
艺术史可以追溯到瓦尔堡,其影响直到于贝尔曼、贝尔廷等分离了图像史、美术史才放大,此外还有布雷德坎普、德布雷和晚期的路易·马兰。
在英美新史学、文化史学界,以及以认知神经科学为背景的艺术心理学流派中,也将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或表达媒介。
德勒兹:建立影像的哲学分类
古德曼《符号的语言》- 图像与符号的关系
70年代末-90年代初 ——哲学家把 思想的对象瞄准image
瓦尔堡:通过图像预示或者显现的神秘世界。不可见的图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美术史是不同的。90年代以后才显出重点。
贡布里希:认知科学心理学。贡布里希跑偏;
贝尔廷:艺术史和图像史是两码事。《相似与在场》
图像不等于艺术;
图像不等于电影;
电影/影像 vs 艺术/图像
Image 远远大于art
art只是人造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