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志,行走在边缘的法国思想家,《中国图书评论》,2013 年第 1 期

1978 年,吉尔为法国《七星百科全书》编辑并撰写了晚期代表作《技术史》(Histoire des technique)中占绝大部分篇幅的世界技术编年史。两卷英译于 1986 年出版。

道马(Daumas)指出,《技术史》描述了“一幅技术史的全球画面”。(1981, p. 841)

吉尔主张科学、技术在古代欣欣向荣,但大量奴隶证明了当时技术洞见鲜少应用于生产。

古兰在一些方面激发了吉尔,他们也分享着一些有价值的概念。

1981 年,美国技术史家托马斯・休斯出版《能量之网》(Network of power)。两人分别提出了技术系统理论,被法国技术史家皮雄(Pichon)认为是“对技术史的重要贡献”。

休斯说:“吉尔明确将系统方法用于技术史。”吉尔在法国技术史有重要地位,但英语学者“无视法国以及法国技术史家”,尤其是当休斯在盎格鲁-萨克逊史学确立了权威后。牛津大学历史学家福克斯(Robert Fox)指出:“吉尔在英语世界似乎成为这种壁垒的受害者。”

休斯的技术系统概念有明显优点,比如在研究电能之中挖掘了专业组织与新能源产业的紧密互动,在技术和社会因素之间架起一座桥。而在吉尔的理论框架内,技术与社会因素很难建立强关联。但休斯的技术系统概念的外延明显比吉尔的狭隘,不能胜任长时段、大尺度的历史分析。

而吉尔在其《技术史》中深入充分地讨论了文献来源,涵盖文本、图像资料、史前文物、研究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但他既没有提及 1954 年辛格(Charles Singer)、威廉斯(Trevor Illtyd Williams)主编的 7 卷里程碑著作——《技术史》开始出版,虽然他参与其中第二卷的编写;也没有提及 1958 年技术史学会(SHOT)在美国成立以及有世界影响力的学会季刊《技术与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虽然他是该学会的通讯会员,还在 1970 年获学会最高奖章。

法国技术史学家。提出技术系统论,曾任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代表作有《技术史》(1978)等。

法国技术史学家。提出技术系统论,曾任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代表作有《技术史》(197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