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的哲学家,只有海德格尔能与德勒兹相提并论。
https://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925409444&cid=182494097&page=1
1 月 18 日,吉勒·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生于巴黎 17 区一个保守的布尔乔亚家庭,自称家里“没有文化”。除了到外省任教,毕生住在同一公寓。
3 岁的吉勒·德勒兹(右)与大他两岁的哥哥 1928年在多维尔
3 岁的吉勒·德勒兹(右)与大他两岁的哥哥 1928年在多维尔
入小学,后在巴黎卡尔诺(Carnot)公立中学就读至毕业会考。
1936 年法国左派政府上台后,工人可以享受带薪休假。11 岁的德勒兹认为大批工人涌入多维尔海滩度假是壮举,但他的主妇母亲却无法忍受与工人共处海滩。
德勒兹兄弟,1935 年 兄从事抗德运动被纳粹逮捕,年仅 21 岁就牺牲在移送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列车上,后被父母奉为英雄,而吉勒做什么都得不到他们认可,乃至一生都在抨击家庭这种社会关系和布尔乔亚价值观。
6 月,德军入侵法国时,一家在诺曼底度假,于是德勒兹和哥哥被送到多维尔中学上了一年学。德勒兹将他与文学、哲学的接触,追溯到当时的老师皮埃尔·阿勒伯发克斯(Pierre Halbwachs),社会学家莫希斯·阿勒伯发克斯(Maurice Halbwachs)之子。阿勒伯发克斯向他介绍了法朗士、纪德、波德莱尔等的经典。德勒兹回忆,早年,哲学概念有自主性、风格,以文学角色一样的力量打动了他。
认识巴斯德中学的图尔尼耶(Michel Tournier),编了只出一期的刊物《空间》(Espace)。图尔尼耶回忆:“德勒兹刚研习哲学就远超我们所有人。我们抛出的词句像棉花或橡皮球,被他反弹回来时却成了铅铁铸就的炮弹。他总能一语道破我们思想的平庸、愚蠢与软弱,令人心生敬畏。”而且,他成了一群朋友的灵魂人物。(图尔尼耶,“Vent Paraclet”)德勒兹后为图尔尼耶小说《礼拜五或太平洋的虚无缥缈之境》(Vendredi ou les limbes du Pacifique)作跋。
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和图尔尼耶一起去买尚-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刚出版的《存在与虚无》,并用一周就狂热地读完,而且倒背如流。德勒兹的首篇论文《女性描述:论性别化他者的哲学》就戏仿了萨特的风格。
尽管后来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演讲让他颇感不安。他向一同观看演讲的友人回忆:“我们目瞪口呆。没想到导师竟翻遍垃圾堆,挖出这套散发着汗臭和人道主义内在性的陈腐混合物。”但他仍承认自己长期受萨特影响。
纳粹的奥拉杜尔大屠杀(Oradour-sur-Glane massacre)对德勒兹触动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