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库里肖夫曾就学于莫斯科美术学校。1916年库里肖夫进入电影界担任美工师,1918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工程师普赖特的方案》。1919年,库里肖夫在苏联国立电影学校成立了电影研究所,正是这个电影研究所培养了普多夫金等日后在苏联电影界至关重要的电影导演和演员。

库里肖夫一直致力于研究电影的内在规律。他将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美国影片,特别是格里菲斯的影片予以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蒙太奇理论:**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含意。**库里肖夫这一观点在日后得到了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丰富和发展,对世界电影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库里肖夫在1920年曾经将这样五个画面组合在一起,完成了一个有关蒙太奇的实验: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他们遇见了,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一幢有一段宽阔台阶的白色大建筑物;两个人走向台阶。将这几个分别拍摄的画面组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动作片断:一对青年男女在路上相遇,青年男子请女子到附近一幢房子里去,两人一同走向房子。而事实上,这5个镜头是分别在不同地点拍摄的,第一个镜头在国营百货大楼附近,第二个镜头在果戈理纪念碑附近,第三个镜头在大戏院附近,第四个镜头来自美国影片中的白宫,第五个镜头则在圣·赛沃教堂。这种组接所创造出来的效果被称为**“创造出来的地理环境”**。于是,通过蒙太奇,创造了一个并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新的电影时空。这个实验也就是“库里肖夫效应”。

这一实验至少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从较浅层面来说,它是对格里菲斯蒙太奇叙事的一次感性实践和理性上升;从较深层面理解的话,我们或可以说,**库里肖夫这一实验发现了电影可以对时间和空间进行加工和再创造的这一潜能,而这一潜能从根本上讲源于电影蒙太奇。**只要利用一定的电影技巧并将其与人们的心理世界相契合,便可以把不同时空片断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创造出一个存在于影片内部的新的时空世界,这也正是蒙太奇最为迷人的奥秘玄妙之所在。

普多夫金对另一个“**库里肖夫效应”**作过描述:“库里肖夫和我曾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亦即静止不动的特写。我们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他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在第一种组合中,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这个镜头显然表现出来:莫兹尤辛是在看着这盘汤。第二个组合是,使莫兹尤辛面部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观众从那盘忘在桌上没喝的汤,看出了莫兹尤辛的沉思的心情;观众看到他看着女尸时那副沉重悲伤的面孔,也跟着异常激动;而看到他在观察女孩玩要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观众也跟着高兴起来。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这可以说是蒙太奇产生表现效果的一个例子。

从这个现象中,库里肖夫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他认为:电影演员和画家前面的模特差不多,只不过是按照规定好的动作活动起来而已。电影艺术并不始于演员的表演和各个不同场面的拍摄,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而不成其为艺术,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到这里,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基本理论主张已经被库里肖夫奠基。他们认为: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的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来源

主编: 陈晓云出版社: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 2016-10